- 张海明;
《文心雕龙·辨骚》篇“雅颂之博徒”一句,论者或将博徒解作“人之贱者”,或解作“博通之徒”,其实两说皆误。《辨骚》篇“博徒”词义并非赌徒,而当训为博弈之徒,引申为对局者。刘勰此语本以弈棋为喻,意在描述文学发展史上《诗经》和楚辞特有的互补关系。文宗乎经而变乎骚,《诗经》为源,楚辞为流;《诗经》为正,楚辞为奇;《诗经》为雅,楚辞为艳;故楚辞之于《诗经》,恰如高手对局,各擅胜场。汉魏以后《诗》《骚》所以并称,刘勰所以批评汉人论骚“鉴而弗精,玩而未核”,主张“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原因即在于此。
2024年06期 v.39;No.196 30-53+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8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袁济喜;
西晋文士陆机在吴亡入洛后撰《文赋》,对于文学创作中涉及的诸环节进行了描述与演绎,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着被刘勰所批评的“巧而碎乱”的不足之处,给后世的阅读与研究造成不少的争议。此外,关于此赋写作的年代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结合陆机身世进行分析。关于此赋写作的时间,通过陆机入洛后的交游与《文赋序》的比对,可以认定此赋为陆机于太康末年入洛后所作。《文赋》中对于创作环节的描述,结合陆机的身世,也大体上可以梳理清楚。陆机对于《文赋》中诗教与文心的融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形成了特有的思想智慧,对于《文心雕龙》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4年06期 v.39;No.196 54-64+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7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曹琳;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非明人伪作,且应系年于绍兴七年,其创作背景与岳飞辞职居庐山、以浑瑊自期及此后的淮西兵变等事件相关。该词的题材、声情、平仄取择皆更符合南宋时期《满江红》词调创作之特点,而与明中叶以前不符;该词在南宋时期的接受史并非空白,如宋宁宗时期的武人诗词中已见该词影响之痕迹。贺兰山为唐代建中会盟明确划定的唐蕃边界,“踏破贺兰山缺”句源自绍兴七年庐山事件中岳飞以浑瑊自期的背景,在用典与写实之间将视野由宋金之争推廓至汉唐以来的南北政权对峙,表达了岳飞欲长驱燕赵、恢复中原的壮志。考岳珂诗有“壮怀徒激烈”句,此亦与《满江红》词背景相关。《满江红》词为《鄂王家集》所未收,非因岳珂未见,而更可能是由于《鄂王家集》为经进之编,该词的创作背景、内容用词均于岳飞平反之事无益,且与南宋时期长调的主流趋向及岳珂本人的词学取向不甚相符,因此岳珂未将其收入《鄂王家集》中。
2024年06期 v.39;No.196 65-76+23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3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颜子楠;
数量巨大的乾隆御制诗应被理解为受到文学观念、创作语境、预期读者三种动态机制束缚下“被动”生成的作品。首先,蒋溥密切参与了御制诗集最初的刊行活动,乾隆皇帝的文学观念正是由蒋溥引导定型,其“被塑造”的文学观念奠定了此后的御制诗创作与刊行的规程。其次,在宫廷文学语境下,作为主导者的乾隆能够限定其他参与者的写作习惯,而参与者也能够影响御制诗风的发展方向。最后,读者群体的泛化导致御制诗中出现了说教论理、知识展示、关怀农事三种写作套式,均指向了乾隆“迎合”其预期读者的心态。御制诗的持续性产出及其罕见文本特征,或许不宜完全归咎为乾隆皇帝的个人意愿与能力,而应看作是文学机制相互作用下的产物。推而广之,在清代诗歌研究领域,关注作者主动性的传统视角,几乎无法解释为何同质化作品大量出现。但通过分析各种隐性文学机制与被动的创造性,则可以开拓新的研究思路。
2024年06期 v.39;No.196 77-88+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2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