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国情研究

  • 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比较

    胡鞍钢;杨竺松;

    从大会议程、大会政治选举和大会制定纲领性文献三个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2012年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远比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具有更多种的民主形式、更严格的民主程序、更丰富的民主内容和更丰硕的民主成果。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制度更适应中国国情,不仅有利于为全体人民提供国家公益性产品,而且也加速缩小与美国的相对差距,创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执政党制度,显示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2014年01期 v.29;No.131 5-13+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基于33个国家G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张红;李洋;张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对本国能源和环境产生直接作用,还对贸易伙伴国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造成间接影响。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影响,将有助于从全球维度上理解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准确界定中国在节能减排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基于33个国家GVAR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冲击下,全球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小幅上升,并在2年后达到最大,但长期趋近于0;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均表现为正向响应,而印度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显示上升和下降,体现出两者在外部冲击下具有异质响应特征。与中国相比,美国经济增长冲击将大幅提高全球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其影响程度大约为中国的6倍,可见美国在碳排放与能源消费的国际传导渠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2014年01期 v.29;No.131 14-2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20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传播学研究

  • 大众娱乐中的国家、市场与阶级——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分析

    赵月枝;吴畅畅;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产业的政治经济结构经历了历史性的转型。随着扶持国产电视剧政策环境的形成和资金来源与生产方式的变革,该产业的发行与播出体制以及受众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宣传部门的意识形态导向、不断调节的政府监控体制、资本的利润诉求、电视剧制作与播出者的能动性以及转型社会中活跃的电视观众,共同创造了一种动态的、高度复杂与多面向的电视大众文化,使电视剧成了当下中国最活跃的媒体产业形态与意义生产场域。从《渴望》到《蜗居》,电视剧市场积极参与了中国社会阶级与阶层关系重构和意识形态整合,并呈现出日趋明显的中产阶级文化优先取向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偏颇。在此语境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色与基础、电视剧中的"人民大众"立场到底属于什么等问题已显得尤为关键。

    2014年01期 v.29;No.131 26-41+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60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国际新闻”与“全球新闻”概念之辨——兼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戴佳;史安斌;

    在全球化时代,传播的主体、价值观与手段日渐多元化,因此以国家为主体,由政治所规定的国际传播,正逐步被由个人、群体、组织、民众、政府跨越国界传递信息、价值观和态度的全球传播所取代。相应地,国际新闻报道人才培养,应该面向全球治理的目标,培养全球传播人才,以顺应网络社会新闻传播的时代趋势。而实现这一目标目前面临的挑战,除了克服专业领域内的视野局限与信息偏颇,更为迫切的是在政治话语体系与公共生活中保障新闻自由与民意畅通,促使国内舆论环境与国际舆论环境的接轨。

    2014年01期 v.29;No.131 42-52+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3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人类历史是人性展现的历史

    王和;

    人性的本质,是人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对立统一。两者既相互对立制约,又相互交融。自古至今,人性的表现虽有差异,人性的本质实无不同。人类社会从来就不是按照"应该怎样"去发展,而是按照"可能怎样"去发展的。这种"可能怎样"的真谛,就是人性所制约和主导的、不同个人之间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斗争与协调。人类历史所展现的,始终是这种人性制约下的利益斗争与协调的过程和结果。人类未来的希望和出路,在于因经济、文化和人的素质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联系的日益紧密,而导致人类的"共同利益圈视角"逐渐扩大和社会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

    2014年01期 v.29;No.131 53-6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2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我国当代人性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沈亚生;杨琦;

    我国近年的人性论研究出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论断为根据的人性论、结构层次人性论、"类哲学"的"双重生命"人性论、文化人性论、伦理本位的人性论等,虽然这些理论探索完全革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观念,但是,相对于世界思想史上相关的前沿成果,并没有达到实质性的超越。因为对于人性不能做出一劳永逸的封闭性定义,所以,各种人性的研究理论,包括马克思关于人性的理论都需要与时俱进。人性论与社会历史观,两者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而是随着时代变迁而此消彼长。以现代哲学的视角来透视,人性问题完全可以作为人学或整个哲学学术的出发点或核心问题。

    2014年01期 v.29;No.131 66-7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2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文学研究

  • 文气论的现代诠释与美学重构

    顾明栋;郭建平;

    文气说或文气论是中国美学的一个基础理论,虽然文气论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它包含的美学原理对文学艺术具有普遍意义。通过与当代理论的对话,可以对这一古代理论进行现代重构,并为建立跨文化的美学理论提供一些新视野。文气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它研究的是艺术家如何获得自己的个人特质,其个人特质的主题如何反映在作品之中,以及如何被读者感知和理解。从作者、文本和世界的广义上说,文气论主要讨论的是人类社会的宏观世界、作家的微观世界和作品的微观世界这三个相互交织的空间内的创作活动及其美学原理。宏观世界的元气赋予作家以人气,是其先天才华、个性气质、身份主题和后天学养的精神综合。人气注入作家的写作中,使其文学作品具有特别的结构、统一完整的形态、个性鲜明的风格,所有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文气。文气的核心是作家的自我及其个人特质在其作品中的彰显。

    2014年01期 v.29;No.131 74-8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1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英美形式主义小说理论的基石: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的艺术》

    蒋晖;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的艺术》是英美小说理论史上最重要的单篇论文之一,它奠定了英美小说理论形式主义传统,也可以看作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宣言,并且基本指明了成熟期詹姆斯文学发展动向,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文本细读。这篇论文除了体现了詹姆斯的美学观点外,还包含了大量的英国文化信息。英美小说理论著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话语和艺术经验之间细针密线的缝合,所以对中国读者来说,困难来自于对二者细致的剥离。细读这篇文章,既要分析该文的立论之递进的结构和多元层次,又需要勾勒出该文主要观点所指涉的历史语境。

    2014年01期 v.29;No.131 86-9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1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汉宋之间医患关系衍论——兼论罗伊·波特等人的医患关系价值观

    于赓哲;

    传统医患关系模式已经引起现代医学界的重新关注。古人面对疾病时可能选择医人,也可能选择寺观、巫觋,或者自救,或者以命定论为指导游离于医患关系之外。上层社会有普遍的试医、择医现象,患者及其家属掌控着医疗主动,下层民众则无法做到。所以,世俗医人与患者的关系只是医疗关系圈子的一部分而已,医人并不承担效率医疗的重任。医者面对市场竞争和患者的主动形成了重视个体疗效、注重技术保密的特点,而且秉承"医者意也"的思想,强调医者个人的决断,对医人个体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对于规模化培养医人、医药分工则缺乏热心。从理论、技术、人员等各方面来说传统医学并没有效率医疗的思想和准备。汉宋之间中国就已经出现许多类似医院的组织,医疗空间也比较多样,但是,并未催生出"医院模式"。中国传统医患关系可以比喻为农业社会"手工制品",个体精致,效率不足,而现代医患关系是工业时代的"工业化产品",回答前者能否对后者改良提供帮助的问题必须考量其历史根基。

    2014年01期 v.29;No.131 100-117+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下载次数:3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本之于天”与“主于实用”:论薛凤祚的思想转向及其价值

    王坚;

    今人视为科学家的薛凤祚之所以离开孙奇逢而别求其他老师,原因不在于"王学空疏"而引起的思想离异,而在于孙奇逢当时所教的众多弟子之间"相隔太远"而引起的不便和孙奇逢所面临的家事及挚友鹿善继丧母而大病、丁忧还乡由此导致其不得不离开京师回老家。正是由于鹿善继、孙奇逢的首先引导,使得薛凤祚在晚明皇权主义颓废所导致的知识空间无限发展可能的环境中,以孙奇逢重构天人关系及"主于实用"思想为指导,在"本之于天"与"主于实用"之间兼采中西知识资源,以《易》为蓝本,以传统的"天"意识为依托,以实用为归宿,以平分中西基础上会通为手段,思想逐次展开。正是这种会通模式的一致性,把孙奇逢兼容并包的思路推向一个新境界,使得薛凤祚的思想与夏峰北学其他同仁一样显得与众不同。但由于清初皇权主义重建及其意识形态调控导致的知识空间的大幅萎缩,明清之际理学变革最终以官方主导的意识形态化的朱子学回归收场,正是在此情况下对夏峰北学学者思想的不断解构与重构导致会通必要性的消失,使得包括薛凤祚在内的夏峰北学都难以理解。

    2014年01期 v.29;No.131 118-12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公司”一词源流小考

    姜朋;

    不少证据表明,华语世界"公司"概念与实践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存在某种牵连关系。从17世纪后半叶开始,汉语"公司"一词就已经开始在我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出现。其在海上贸易中被用以指称船主或其所代表的货主集团。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有涉及冢地管理及葬事、赌业的"公司"。这类公司成员均有股份划分。在西加里曼丹岛,有基于同乡等地缘关系组建的矿业、农业"公司",其承担了相当多的公共事务管理权(如征税、惩治犯罪等)。此外,还有冠以"公司"之名的秘密会社,如由天地会改称的"义兴公司"。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则有大量以"公司"为名的商业组织在内地涌现。

    2014年01期 v.29;No.131 127-13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跨文化研究

  • 气候科学共识的起源与本质

    戴建平;

    IPCC代表的气候科学共识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气候政治的科学基础,对国际气候变化的政治和经济谈判产生了重大影响。气候科学共识的起源和形成是科学、政治、环境运动和媒体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在气候科学共同体内自发形成的。IPCC成立之后,每一次IPCC报告被广泛认为是气候科学共识的代表,但是,IPCC代表的所谓气候科学共识实际上是科学因素和政治因素之间、甚至是政治因素之间斗争、平衡或妥协的结果,其本质是政治共识,而非真正的科学共识。我们既要认识到IPCC气候变化共识的"非科学性"会阻碍气候科学的发展,也要认识到IPCC气候变化共识的政治性对我国气候政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挑战。

    2014年01期 v.29;No.131 140-15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生计、文学与政治:被消费的身体

    孔雪;岳永逸;

    民国北平的近代化进程步履蹒跚,这种无奈的身姿也映射在作为"苦力"的人力车夫的身躯内外。整日奔跑,可能暴毙在途,这种最直接对身体的消费还得不时面对军警等强势群体的欺凌。因应"五四"新文化运动平等、自由的理念,人力车夫的身体在成为高呼"劳工神圣"的五四文人创作与臆想对象的同时,也被有着同情心的文人尴尬地消费着。因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政治集团也合力将人力车夫的身体推向了肉搏的前台,从而使之在行业公会内部、政府与党部等北平多种政治力量的博弈场中昙花一现式地粉墨登场。作为边际和被消费的群体,人力车夫的身体也就成为生计、文学、政治和艺术的演练场。

    2014年01期 v.29;No.131 151-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清华大学《经济学报》创刊简讯

    <正>《经济学报》(英文名称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s,缩写是CJE)是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经济学科学术性期刊,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钱颖一院长担任主编,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杨斌担任副主编,编委会由5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经济学家组成。《经济学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四期,国内公开发行刊号为CN10-1175/F,于2014年1月创刊并正式出

    2014年01期 v.29;No.131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