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和;
人性的本质,是人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对立统一。两者既相互对立制约,又相互交融。自古至今,人性的表现虽有差异,人性的本质实无不同。人类社会从来就不是按照"应该怎样"去发展,而是按照"可能怎样"去发展的。这种"可能怎样"的真谛,就是人性所制约和主导的、不同个人之间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斗争与协调。人类历史所展现的,始终是这种人性制约下的利益斗争与协调的过程和结果。人类未来的希望和出路,在于因经济、文化和人的素质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联系的日益紧密,而导致人类的"共同利益圈视角"逐渐扩大和社会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
2014年01期 v.29;No.131 53-6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2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沈亚生;杨琦;
我国近年的人性论研究出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论断为根据的人性论、结构层次人性论、"类哲学"的"双重生命"人性论、文化人性论、伦理本位的人性论等,虽然这些理论探索完全革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观念,但是,相对于世界思想史上相关的前沿成果,并没有达到实质性的超越。因为对于人性不能做出一劳永逸的封闭性定义,所以,各种人性的研究理论,包括马克思关于人性的理论都需要与时俱进。人性论与社会历史观,两者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而是随着时代变迁而此消彼长。以现代哲学的视角来透视,人性问题完全可以作为人学或整个哲学学术的出发点或核心问题。
2014年01期 v.29;No.131 66-7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2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顾明栋;郭建平;
文气说或文气论是中国美学的一个基础理论,虽然文气论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它包含的美学原理对文学艺术具有普遍意义。通过与当代理论的对话,可以对这一古代理论进行现代重构,并为建立跨文化的美学理论提供一些新视野。文气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它研究的是艺术家如何获得自己的个人特质,其个人特质的主题如何反映在作品之中,以及如何被读者感知和理解。从作者、文本和世界的广义上说,文气论主要讨论的是人类社会的宏观世界、作家的微观世界和作品的微观世界这三个相互交织的空间内的创作活动及其美学原理。宏观世界的元气赋予作家以人气,是其先天才华、个性气质、身份主题和后天学养的精神综合。人气注入作家的写作中,使其文学作品具有特别的结构、统一完整的形态、个性鲜明的风格,所有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文气。文气的核心是作家的自我及其个人特质在其作品中的彰显。
2014年01期 v.29;No.131 74-8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1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蒋晖;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的艺术》是英美小说理论史上最重要的单篇论文之一,它奠定了英美小说理论形式主义传统,也可以看作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宣言,并且基本指明了成熟期詹姆斯文学发展动向,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文本细读。这篇论文除了体现了詹姆斯的美学观点外,还包含了大量的英国文化信息。英美小说理论著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话语和艺术经验之间细针密线的缝合,所以对中国读者来说,困难来自于对二者细致的剥离。细读这篇文章,既要分析该文的立论之递进的结构和多元层次,又需要勾勒出该文主要观点所指涉的历史语境。
2014年01期 v.29;No.131 86-9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1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于赓哲;
传统医患关系模式已经引起现代医学界的重新关注。古人面对疾病时可能选择医人,也可能选择寺观、巫觋,或者自救,或者以命定论为指导游离于医患关系之外。上层社会有普遍的试医、择医现象,患者及其家属掌控着医疗主动,下层民众则无法做到。所以,世俗医人与患者的关系只是医疗关系圈子的一部分而已,医人并不承担效率医疗的重任。医者面对市场竞争和患者的主动形成了重视个体疗效、注重技术保密的特点,而且秉承"医者意也"的思想,强调医者个人的决断,对医人个体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对于规模化培养医人、医药分工则缺乏热心。从理论、技术、人员等各方面来说传统医学并没有效率医疗的思想和准备。汉宋之间中国就已经出现许多类似医院的组织,医疗空间也比较多样,但是,并未催生出"医院模式"。中国传统医患关系可以比喻为农业社会"手工制品",个体精致,效率不足,而现代医患关系是工业时代的"工业化产品",回答前者能否对后者改良提供帮助的问题必须考量其历史根基。
2014年01期 v.29;No.131 100-117+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下载次数:3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王坚;
今人视为科学家的薛凤祚之所以离开孙奇逢而别求其他老师,原因不在于"王学空疏"而引起的思想离异,而在于孙奇逢当时所教的众多弟子之间"相隔太远"而引起的不便和孙奇逢所面临的家事及挚友鹿善继丧母而大病、丁忧还乡由此导致其不得不离开京师回老家。正是由于鹿善继、孙奇逢的首先引导,使得薛凤祚在晚明皇权主义颓废所导致的知识空间无限发展可能的环境中,以孙奇逢重构天人关系及"主于实用"思想为指导,在"本之于天"与"主于实用"之间兼采中西知识资源,以《易》为蓝本,以传统的"天"意识为依托,以实用为归宿,以平分中西基础上会通为手段,思想逐次展开。正是这种会通模式的一致性,把孙奇逢兼容并包的思路推向一个新境界,使得薛凤祚的思想与夏峰北学其他同仁一样显得与众不同。但由于清初皇权主义重建及其意识形态调控导致的知识空间的大幅萎缩,明清之际理学变革最终以官方主导的意识形态化的朱子学回归收场,正是在此情况下对夏峰北学学者思想的不断解构与重构导致会通必要性的消失,使得包括薛凤祚在内的夏峰北学都难以理解。
2014年01期 v.29;No.131 118-12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朋;
不少证据表明,华语世界"公司"概念与实践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存在某种牵连关系。从17世纪后半叶开始,汉语"公司"一词就已经开始在我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出现。其在海上贸易中被用以指称船主或其所代表的货主集团。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有涉及冢地管理及葬事、赌业的"公司"。这类公司成员均有股份划分。在西加里曼丹岛,有基于同乡等地缘关系组建的矿业、农业"公司",其承担了相当多的公共事务管理权(如征税、惩治犯罪等)。此外,还有冠以"公司"之名的秘密会社,如由天地会改称的"义兴公司"。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则有大量以"公司"为名的商业组织在内地涌现。
2014年01期 v.29;No.131 127-13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