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讨论与评议

  •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编辑学案分析

    李频;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因其编辑加工而成为中国当代编辑出版史上的著名事件。其编辑加工自觉强化小说反官僚主义的主题,凝聚了《人民文学》执行主编秦兆阳自觉的编辑追求。毛泽东提议"公开批评"后,中国作家协会坚持编辑理性,以座谈会形式研讨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首倡编辑"无名英雄",在中国当代编辑观念演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2年04期 v.27;No.122 5-2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论的真实意蕴——兼与黄应全先生商榷

    宛小平;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论是站在现代哲学美学反形上学立场上的,反对把心和物作实体化处理,主观和客观的界定也是相对的,美的真实意蕴是化掉主观和客观而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同一,重点在"统一"(同一)上。黄应全得出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是主观论的结论,其原因是他的思维方法是旧本体论的,他对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的分析也是静观的,不是动态的。他推理所涉及的"心灵"和"形象"都不是朱光潜的原意,他的实体化思维使得他非此即彼地把美同美感割裂开来,这是他的错误结论的病根。

    2012年04期 v.27;No.122 22-3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国情研究

  • 中国十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情况回顾

    鄢一龙;胡鞍钢;

    五年计划是中国持续推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国发展不断上台阶的重要途径。"一五"是计划经济时期最成功的,顺利发动工业化并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二五"是个失败的五年计划,"大跃进"后出现"大跃退";"三五"、"四五"、"五五"是完成情况中等的五年计划,虽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是总体实现了基本建成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六五"计划顺利完成,成为又一个黄金建设期;"七五"计划改革闯关,完成情况喜忧参半;"八五"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九五"顺利推进了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十五"计划大部分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发展模式出现逆转;"十一五"是完成最好的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2012年04期 v.27;No.122 35-4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外流对老年人经济支持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贵州省大方县响水乡以堵村中寨队为例

    张胜荣;聂焱;

    劳动力外流提高了外出务工者的收入,从理论上看应该会相应地增加对留守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但是,在中寨队的观察却获得相反的印象。劳动力外流既减少了对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的可能性,也没有发现增加经济支持予以弥补的迹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劳动力外流改变了外出务工者的生活世界,他们增加的收入被工作地城市的高消费水平吸纳了;另一方面,他们增加的收入没有突破供养的阈限值,供养阈限值处于发展资金与闲置资金的边界,只有在生存资金和发展资金都得到满足后才能达到。中寨队的外出务工者没有一例达到这个边界,所以表现出较低的供养水平。

    2012年04期 v.27;No.122 46-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历史研究

  • 东亚贸易体系形成与封贡体制衰落——以唐后期登州港为中心

    陈尚胜;

    "朝贡体系"论是当今海外学术界诠释古代中国对于东亚贸易体系所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理论。东亚贸易体系最初形成,滥觞于安史之乱后淄青镇节度使的经济利益驱动,由于他握有唐朝对新罗和渤海国交往的涉外权利,以登州港为中心,地跨唐朝与新罗、渤海两国间的走私贸易开始出现;在淄青镇李氏割据势力被平定后,张保皋所主导的登州与新罗、日本间的海运贸易也渐成规模;五代十国以及宋元以后,随着以市舶司制度为核心的"互市体制"的确立,东亚海运贸易网络也不断发展。从历史的长时段观察,"朝贡体系"论既不能作为东亚贸易体系之表征,也不能说明前近代东亚贸易体系的形成机制。

    2012年04期 v.27;No.122 55-7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清政府对牙行的管理及其问题

    燕红忠;

    牙行是一种沟通信息、媒介商品交易的中介组织,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牙行和牙人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清代,牙行也担负着特定的政治职能,它不仅是政府征集商税的一种半官方组织,也是其借以管理市场和民间商业的一种间接手段。为了实现牙行的政治功能,清政府采取了额定牙行制度,并加强了对牙行和牙人的管理。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牙行的政治管制必然会与商业自由发展的要求之间产生冲突,而传统官僚体系和政治制度则进一步凸现了清代的牙行问题。

    2012年04期 v.27;No.122 72-80+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由秦简《日书》看牛女传说在先秦时代的面貌

    赵逵夫;

    睡虎地秦简《日书》中两简直接提到牵牛织女的文字,学者的看法有分歧,但都有偏差或欠确切。《日书》中时日吉凶的确定,是日者在总结以前同时日有关的历史传说和偶然事件的基础上,根据建除、干支、五行理论推导和系统化而成,所以由其中关于牵牛织女的文字可以看出,"牛郎织女"传说中一些情节要素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制约和引导其情节发展的某些社会意识也已形成。新编《辞源》"织女"条采用范宁先生之说以为自曹植《九咏注》始明言牵牛织女为夫妇,至今仍有人对范宁先生有关论文大加推崇,是对"牛郎织女"传说缺乏了解的表现。

    2012年04期 v.27;No.122 81-8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8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论宋初百年偈语诗的诗性品格及其文化价值

    王培友;

    宋初百年偈语诗的诸多特点,是与此期诗歌的总体发展方向相矛盾的。此期偈语诗不讲究押韵、对偶、用事、平仄相对,以及句式组合灵活多变等语言特点,以阐释和宣扬佛教教义为主的诗歌内容,注重议论化、理趣化的表现手法,都是与偈语诗的功用相联系的。偈语诗传播佛法、点拨信众的功用,主要由僧人诗人继承下来,而唐代诗人那种以偈语诗的形式写作世俗人生情感体验的传统,则在宋初百年士大夫那里被疏离。宋初百年偈语诗的上述特征,与此期士人积极入世的人生追求紧密相关。宋初百年偈语诗的无意识的进路,对融合"诗"与"哲学"之争、寻绎自然界与道德界的同一性等问题而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进而言之,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亦会对当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若干学理性支持。

    2012年04期 v.27;No.122 89-9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上层建筑概念之比较

    胡为雄;

    马克思、恩格斯都赋予上层建筑概念的喻义如下两类内容:一是思想、观念;二是政治结构、国家政权、政治形式等,但马克思用上层建筑喻指信用与虚拟资本,恩格斯则在本来意义上涉及军舰的上层建筑。因此,既要看到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上层建筑概念赋予意义的相同面,也要看到其不同面,不能不加区别地用恩格斯的话来佐证马克思的观点,也不能用马克思前期著作中的论述佐证其中后期著作中的观点,更不能将其三类喻义加以混淆并用以相互佐证。对上层建筑定义应予再思考,即不能再把上层建筑固定划分"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而应从语言学、解释学角度解释马克思、恩格斯在表述自己的思想时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赋予了它哪些意义。

    2012年04期 v.27;No.122 99-10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

    王玉樑;

    哲学发展是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理论哲学是用理论方式,从理论领域出发探讨哲学问题的哲学;实践哲学则是用实践方式,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探讨哲学问题并改变世界的哲学。从理论哲学转化为实践哲学是哲学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实践哲学是对理论哲学的超越。实践哲学有不同的派别,总的说来有两种实践哲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另一种是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是新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是经验主义的实践哲学。以实践为核心,持实践核心论,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实践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提出"实践一元论",称自己的哲学为"实践的哲学",认为实践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本原。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又称为"实践主义",把实践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范畴。葛兰西的实践一元论和南斯拉夫的实践派哲学,实质上都是实践核心论,搞实践核心论或实践一元论很难与实用主义哲学划清界限。

    2012年04期 v.27;No.122 107-113+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7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交互认识论中的“知识—信念”结构

    张践明;

    从柏拉图到笛卡尔、康德和胡塞尔等人,很多学者在哲学认识论上都论述了"知识—信念"关系。在海萨尼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奥曼提出的交互认识论建构了规范的知识信念空间的模型。但是,奥曼结构本质上还是静态的。近些年来动态的交互认识中的"知识—信念"结构加入了"信息更新"和"信念修正",新的结构和模型回答了人们决策过程中主体间动态的交互决策的认识论前提。

    2012年04期 v.27;No.122 114-11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人类学研究

  • 在人类学与历史学之间——以瞿同祖为中心的阅读史个案:1934—1965

    姜金顺;

    在向功能派人类学学习的过程中,"吴文藻学派"经历了逐渐将历史扔进"垃圾箱"的过程,并由此影响了他们的写作。因此,仅以功能主义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他们的学术成就可能并不妥当。瞿同祖最著名的作品《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就是在此过程中被"生产"出来的。寻求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结合,也是此书最大的贡献。形成反差的是,当学界视他为历史学家的时候,他却变成了完全的功能主义拥护者。

    2012年04期 v.27;No.122 118-12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心理学研究

  • 伦理美德的社会及人格心理学分析:道德特质的意义、困惑及解析

    喻丰;彭凯平;韩婷婷;柏阳;柴方圆;

    从社会及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伦理美德是一种道德特质。它是一种面对道德情境时,人们的直觉而自动化且相对稳定的行为意向,包含着认知、情感和动力的过程。这一新观点可以解决美德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间表面上的冲突,阐明了伦理美德与伦理规范对应的不同心理机制,认为它们都是人类伦理道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德对应的是无意识、自动化、包含情绪、无需努力和认知资源且基于联结的直觉加工系统;而规范对应的是有意识、受控的、不含情绪且需要努力和认知资源且基于规则的推理加工系统。基于这些差异,现代的伦理道德教育应当将两者分开,对伦理规范可以采取讲授的方式且着重于理解,而对伦理美德应该采取更多的训练方式且着重于实践。

    2012年04期 v.27;No.122 128-13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社会

  • 日本企业的信誉、员工忠诚与企业理念探源

    官文娜;

    所谓"信誉"是指诚实守信的声誉,它是交往双方长期诚实、公平、履行诺言的结果。由于企业是一个以创造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使客户感到安全、安心、满意,由此产生企业与客户间的信誉所带来的经济利润不是一次性的,于是企业与客户间的信誉才有可能引领和营建其他层面多种组合的信用,它是企业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信誉需要相应的条件去支撑,其中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获取企业信誉的首要条件。日本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在世界企业界也是极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之一,企业信誉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两者密不可分,都是特定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从"丰田召回门"事件讨论日本企业信誉和员工的忠诚,探讨日本企业文化的历史源头,可以在更深的层面理解日本企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特征,以区别于西方近代工业社会中的企业文化。

    2012年04期 v.27;No.122 140-14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战后法国对德政策调整的观念因素

    陈会颖;

    二战后,无论从道义上还是实力上都占据着优势的法国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对德敌视政策,而是把德国当作平等的伙伴,走上了与德国和解的一体化道路。这固然与其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衰落有直接关系,但同时也是法国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判断以及对原有观念所做的反思与改变。也就是说,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后欧洲的衰败表明了民族主义政治的狭隘和以军事争斗为主要外交手段的近代国际政治的局限,也促使欧洲人以现实的理性态度重新审视和思考国际关系,努力探求从欧洲出发实现本民族利益的可能性。受其影响,法国对外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法国政府相信只有通过在国际组织中实行切实的合作才能够使和平得到保障,这构成了法国对德政策调整的基础。

    2012年04期 v.27;No.122 150-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