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试谈人文精神

    冯虞章

    人文精神是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孕育而成的精神,弘扬人文精神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由此,就可以澄清关于人文精神的一些认识问题。本文探讨了人文精神的一般特点,并就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概括指出了当前应着重建设和弘扬的人文精神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儒家思想与中华现代化:西方文化冲击儒家思想的历史个案的回顾

    叶国洪

    本文回顾了张之洞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回应西方文化冲击及对中华现代化的贡献,以此个案探讨了儒家思想与中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认为张之洞提出“东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以折衷新旧,融和东西文化,在当时形势下,不失为补弊起废、曲折地继续改革的权宜良策。指出“中体西用”论具有固本、变通、自强、御侮的性质,它是从救亡御侮的实践中摸索得来;张之洞的主张是中和的,具有强烈的融合中西学术之意识;他根据“中体西用”精神,推展新式教育,从事工业建设,把它实现于教育和实业改革中;他主张利用西方的科技、资金和人材,亦合乎振兴中国工业之目的。最后提出,盲目西化是经济发展落后国家的通病,而张氏主张学习西方,又坚持不损害固有伦理道德,更不可有违自主权益,贯彻中体西用的原则以追求工业化,此一方向是正确的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早期儒家的中庸境界

    从春侠

    本文具体考察了早期儒家的中庸精神在文化的神性与人性、文化的统一与多元和文化的理想与现实这三个问题上的体现,认为中庸智慧使早期儒家在这三个问题上,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跳出两两相对的局限,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加以解决,从而对历代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形成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雅斯贝尔斯对于西方科技时代的批判及其启示

    田薇

    德国现代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西方科技时代做了深刻批判,指出科技时代缺乏真正的科学态度、精神价值和人性内涵,造成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之间的异化状态,及社会生活内在质量的低下和传统价值体系的危机。从雅斯贝尔斯的上述批判中,本文引发出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现实的思考和启示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倾听“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译后感

    肖巍

    倾听“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译后感肖巍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前夕,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妇女与女性主义国际专题学术讨论会》上,笔者同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尼古拉斯·布宁博士谈起了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卡罗尔·吉利根的代表著《不同的...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经济体制改革攻坚战

    黎诣远,华如兴

    本文提出了经济改革中的几个“先”与“后”的关系:公司制改革,要先规范公司,再发展公司;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要先调整结构,再追求速度;而规范公司、调整结构,首先要规范政治体制,做到党政分开,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文章认为,只有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解决好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政府机构改革这三个“老大难”问题,打好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产品开发中组织、加速方法和环境因素的系统研究

    陈国权,陈世敏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胜,快速的新产品开发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新产品开发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大量新的概念、多种组织形式和众多的产品开发加速方法,希望能够加快开发的速度。跨部门团队(crosfunctionalteam)作为一种产品开发的组织形式或协调机制,为许多研究工作所推崇,在实践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是否在任何情况下,跨部门团队都是最有效的协调机制?是否通过简单地应用一些加速方法,就一定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概念模型,强调组织、加速方法和环境因素必须相适应,才能快速地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政府推动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

    陈昭锋,韩健

    政府推动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成为一个社会系统创新行为的关键和前提,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府行为的创新及有效推动。本文具体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中政府推动的四种主要方式、形式和主要措施,提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和政府职能与行为规范化建设的思路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服务业运作管理的理论框架

    刘丽文

    本文给出了服务业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其在管理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服务业运作管理的理论框架,就其中的一些要点作了详细说明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论张闻天与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期间的合作

    丁鲁省,沈贵荣,孙永志

    张闻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袖之一,30年代初曾犯过“左”的错误。本文论述了在遵义会议期间,他摆脱与批评“左”倾军事路线,与毛泽东同志密切合作,为确立和维护毛泽东对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起草了会议的光辉成果《遵义会议决议》,在遵义会议之后为巩固会议成果又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科技新闻的真实意境

    刘建明

    科技新闻丧失真实,多表现为陈述意境的虚假。做到事实符合实际,再现完整而精确的知识,是科技新闻真实的两大要素。忠于这两种真实,记者必须进入知识必然性的意境,否则如观海市蜃楼,难以把握自然规律的演绎系统。文中指出,真实不等于真理,但具有彻底真实的科技新闻是一种真理的认识形式,需要严密的逻辑序列再现真实感。在科学探索的报道中,新闻真实是相对的,只要求再现科学家探索事件的真实,知识真实则可能是一种幻觉或推测。伪科学是伤害新闻真实的大敌,许多记者在描述伪科学的表演中,大肆渲染“真实”意境,使广大公众受到欺骗。记者没有科学意识,就无法捍卫科技新闻的真实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传播的角度看信息资源软件的开发

    刘惠芬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有了全新的手段和方式,这就是信息可以以多种媒体的形式通过软件来记载;通过网络或光盘来传播;最终用户通过计算机来阅读。这种以多媒体信息为主的软件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程序,它更应注重信息的表达和传播效果。因此这种软件的开发也不可能仅依靠计算机专业人员完成。它不仅要以技术为基础,更要注重信息的表达和创意设计,是一种全新的、交叉型的设计和开发方式。本文试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分析的这种全新软件的特点、开发设计原则和开发的一般过程,以探讨跨学科间的交流、融会和合作方式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新闻传播负效果研究

    胡钰

    在新闻报道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当报道者盼望作品中的优秀人物给人以鼓舞时,得到的却是读者的冷嘲热讽;当报道者希冀揭露不良事实以告诫世人时,扑面而来的竟是这种事实的愈演愈烈……这些现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报道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相违背,在传播学中,这类现象叫做传播负效果。本文以我国近年来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量新闻传播中存在的负效果现象,总结其原因,将其分为16类

    1998年02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