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想桑榆变彩霞——阎若璩的两面人格Aspiring to Rosy Clouds in the Twilight——The Dual Persona of Yan Ruoqu
周绚隆
摘要(Abstract):
阎若璩对清代考据学风的形成起过引领作用。他博览群书,学问淹贯,长于考证,但喜与人争高下。考据方面的成就既使他享誉学林,又让其目空一切,对同代学人少所许可。在清初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虽然文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阎若璩在学术圈里所表现的争胜心理是极为罕见的。学术上的盛名,博学鸿词的落第,对他造成了极强的刺激,故在与汪琬的论争中,显得颇为失态。但是出了学术圈,在面对权势的时候,他又展现出了令人意外的一面——媚权。全面分析阎若璩的学术优缺点,和他在学术上不服人、在政治上媚权的两面性,可以为研究清初文化生态提供一个有趣的案例。
关键词(KeyWords): 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考据学;汉学;博学鸿词;汪琬;媚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周绚隆
DOI: 10.13613/j.cnki.qhdz.00347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01页。
- (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第135页。下引均据此本,不再出注。
- (3)王汎森:《权力的毛细管作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 (4)王应麟:《困学纪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第299页。
- (5)阎咏:《行述》,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北京:中华书局,2023年,第544页。下引均据此本,不再出注。
- (6)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122页。
- (7)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280页。
- (8)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137页。
- (9)程廷祚:《〈古文尚书〉辨》,见宋效永校点:《清溪集》,合肥:黄山书社,2002年,第78页。
- (10)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第101页。
- (1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六,第305页。
- (12)赵执信:《潜邱先生墓志》,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533页。下引均据此本,不再出注。
- (13)阎若璩:《与戴唐器》之六,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48页。
- (14)阎若璩:《与石企斋》之八,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79页。
- (15)阎若璩:《与戴唐器》之十九,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95页。
- (16)阎若璩:《与戴唐器》之四十三,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411页。
- (17)阎若璩:《与刘超宗丈》,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449页。
- (18)姚鼐:《与陈硕士》,见卢坡、黄汉整理:《姚鼐师友门人往还信札汇编》,南京:凤凰出版社,2022年,第473页。下引均据此本,不再出注。
- (19)姚鼐:《复蒋松如书》,见卢坡、黄汉整理:《姚鼐师友门人往还信札汇编》,第526页。
- (20)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225页。
- (21)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544页。
- (22)阎若璩:《与戴唐器》之二二,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96页。
- (23)阎若璩:《与陈其年》,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64页。
- (24)阎若璩:《与戴唐器》之八,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85页。
- (25)阎若璩:《与刘超宗丈》之九,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441页。
- (26)阎若璩:《与戴唐器》之二〇,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94页。
- (27)朱铸禹汇校集注:《全祖望全集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231页。
- (28)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二六,第1091页。
- (29)阎若璩:《与刘超宗丈》之九,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441页。
- (30)陈祖武点校:《榕村语录榕村续语录》,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779页。
- (31)龙震球、何书置校点:《何绍基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734页。
- (32)袁枚:《寄奇方伯》,见王英志编纂校点:《袁枚全集新编》第8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166页。
- (33)阎若璩:《又与刘超宗丈》之十三,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466页。
- (34)吴兆骞:《上母亲书(四)》,麻守中校点:《秋笳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300页。
- (35)阎若璩:《与戴唐器》之四三,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411页。
- (36)阎若璩:《与戴唐器》之五九,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416页。
- (37)阎若璩:《南雷黄氏哀辞》,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09页。
- (38)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46页。
- (39)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第1134页。
- (40)阎若璩:《与徐电发》,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67页。
- (41)阎若璩:《与徐胜力》,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51页。
- (42)阎若璩:《与吴亦韩》,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80页。
- (43)阎若璩:《与刘宗超丈》之三五,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456页。
- (44)胡守仁、姚品文、王能宪校点:《魏叔子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938页。
- (45)刘季高校点:《方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91页。
- (46)姚鼐:《复汪孟慈书》,见卢坡、黄汉整理:《姚鼐师友门人往还信札汇编》,第613页。
- (47)阎若璩:《赠舒汉雯舍人》,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483页。
- (48)阎若璩:《与汪舟次》,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50页。
- (49)阎若璩:《与陶紫司》,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52页。
- (50)阎若璩:《又与陶紫司》,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54页。
- (51)阎若璩:《三与陶紫司》,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54页。
- (52)阎若璩:《四与陶紫司》,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55页。
- (53)阎若璩:《与陆冰修》,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62页。
- (54)阎若璩:《有感四首》之四,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503页。
- (55)阎若璩:《与赵秋谷宫赞》,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72页。
- (56)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81页。
- (57)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九,第1028页。
- (58)阎咏:《左汾近稿》,见阎若璩:《潜邱札记》,清乾隆十年闫学林眷西堂刻本,附录页。
- (59)阎若璩:《宋中丞荦七十寿》,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306页。
- (60)张穆撰,邓瑞点校:《阎若璩年谱》附录,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152页。
- (61)阎若璩:《承闻合肥相国以生平文笔非得阎某校定不克免误敬赋》,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516页。
- (62)阎若璩:《刘行人讯至答之》,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502页。
- (63)阎若璩:《题壁》,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502页。
- (64)阎若璩:《元旦作》,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519页。
- (65)阎若璩:《经学》,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280页。
- (66)阎若璩:《赠洞闻二首》其二,见阎若璩撰,李寒光点校:《潜邱札记》,第517页。
- (67)冯辰:《李恕谷先生年谱》,见陈山榜等点校:《李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792页。
- (68)朱铸禹汇校集注:《全祖望全集汇校集注》,第1275页。
- (69)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246页。
- (70)华忱之点校:《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4页。
- (71)华忱之点校:《顾亭林诗文集》,第79页。
- (72)章太炎:《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之《别录》卷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