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学勤
清华的人文传统和学术风格(作者:李学勤,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李学勤清华的人文传统和学术风格,应该说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前不久我们开会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70周年,不少论文从研究院几位导师谈到文科的好多前辈,其核心也就是集中在这...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傅璇琮
文化意识与理性精神傅漩琮,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傅璇琮今年是清华大学中文系建系70周年暨复建10周年,学报特辟“清华人文传统和学术风格笔谈”一栏,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我于1951年秋考入清华中文系,第二年夏即因院系调整,合并到北大。在清华虽然只有一...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赋宁
三十年代中叶清华大学的基础课教学李赋宁,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李赋宁北京大学哲学系周辅成先生系清华大学哲学系30年代早期毕业生(和乔冠华同班)。他告诉我当时清华大学文科学生阅读古汉语(文言文)和外语(英文)的能力相当强,当时清华学生人数不多,本科生都能...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宗济
《清华事典》词条选录吴宗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吴宗济清华自“学堂”而“学校”而“大学”,历时将近一个世纪,人杰物华,可记者何止百千,自己腹稿中之《事典》条目,亦仅限于1928—1935年。在校学习与工作的七年期间所亲历之一鳞片羽,兹掇录...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张清常
忆清华中文系考试事例张清常,北京语言学院教授;张清常清华中文系的人文传统和学术风格,说来话长。这里仅谈我所知道和经历的考试事例,以此或许可以窥测其点滴?旧日高校入学考试从来都是各校自行决定考试日期科目,自行命题,命题人的姓名严格保密。唯独1933年清...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伍铁平
回忆清华的大一国文课和朱自清老师伍铁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伍铁平我1945年6月在昆明译员训;练班学习,那时西南联大的著名教授为生活所迫,在该班兼课。班主任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吴泽霖,讲授英文翻译课的是闻一多先生和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1945年9月...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许渊冲
谈清华的人文传统许渊冲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又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梅先生自1931年到1949年任清华校长,长达18年之久,他的教育思想对建立清华的人文传统,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上面两...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葛兆光
本文是关于中国宗教与文学关系的一份讲演稿,主要讨论道教对唐代诗歌语言的影响。作者认为,由于种种原因,道教语言逐渐与儒家语言、佛教语言形成了差异,其风格是追求古奥与华丽。在唐代,道教语言给诗歌带来了道教古奥的语言形式和华丽的词汇意象。当然,还应当指出对道教故事与境界的想象使唐代诗歌更富有神奇缥缈的意境,道教对生存的忧患使唐代诗歌有了深沉的生会意识。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30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孙明君
本文考察了曹植儒道互补人格生成的动态历程,进而从中国古代士──诗人人格发展的大系统中审视了曹植儒道互补人格的历史意义。作者认为,曹植人格分为前后两期;一系到挫折导致了曹植人格的裂变与重构;曹植儒道互补人格的内涵是顺人(即服从专制主)而不失己(即不失平治天下之志向,不失超旷逍遥之襟怀);此一人格的生成标志着中国古代士──侍人基本人格模式的确立。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1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杨民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章发微杨民“舜发于畎亩之中”一章是《孟子》中比较著名的文章。它以历朝历代的一些历史人物的生平行迹为根据,归纳并揭示出一个道理,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此为后世经历艰难困苦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的安慰和继续奋斗追求理想的希望...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徐葆耕
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对待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关系上,于对抗的两极之间,尚有一长期被忽略的会通派。本文作者认为,会通派的学理基础是中庸,吴宓是这一派别中的中枢性人物之一。作者首次提出吴的学术有前后期之分,前期属文化保守主义,后期则试图沟通传统与现代,并沿着解释学的理路对中国现代人生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中忱
本文通过比勘日人小说《经国美谈》的原著与中译本,考察叙述者的面貌在翻译转换过程中的变化,并进而分析中译者的翻译策略与特征。本文认为,中译的主要贡献在于突出了“政治小说”这一新的类型特征,但其用章回体“演述”的翻译方法,却阻挡了近代外国小说新型叙述方式的进入。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玲霞
本文论述了清华新月诗人群的定义,前后期新月诗人对中国现代新诗格律发展作出的贡献,朱湘、闻一多、陈梦家、林徽回诗的特点;探讨了为什么在那个时代清华出现那么多有影响的诗人。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蓝棣之
本文梳理并分析了闻一多的思想,认为:20年代,闻一多是我国形式主义美学潮流最早的代表,且达到至今难以企及的深度;40年代,闻一多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出色地解释、说明了一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难题。而闻一多文化研究与文化批判,不仅走到时代前列,且卓有成果。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姜涛
梁宗岱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理论家、批评家。本文尝试考察其理论批评实践,从其诗学建构及批评的方式入手,一方面勾勒出他在中西诗学比较研究中将两种诗学体系的“共相”误读为诗歌艺术本体以建构自我诗学体系的基本策略,一方面探讨他在理论批评的艺术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并以此为当今的文学批评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孙殷望
试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高校育人工作的指导作用孙殷望毛泽东同志在50多年前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历经半个世纪的世事变迁,风吹浪打,始终以其马克思主义的真知灼见,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放射着真理的光辉。特别是《讲话》中深刻阐述的“文...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振声
汉语句型自动分析与分布统计的研究是继我国汉字字频统计和词频统计之后又一更深层次的重大课题。本文就以结构特征为标注的句型系统,提出了以谓语为中。心的句型成分分析与句型匹配相结合的分析算法与策略,讨论了句型成分分析及其短语边界的划分与判别方法,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袁毓林
本文从现代语言学创建及其影响的大背景上,研究赵元任引进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同时借鉴中国传统音韵学原理调查汉语方言,发展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历程及其学术影响;指出只有贯通中西、融会古今的学术研究才能汇入世界学术的主流。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7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建明
科技传播是科技含量不断增长的信息刺激过程,表现为科学的推进形态。科技传播扩大了人类智慧的时空范围,不断繁衍,相继产生质变,最终被推向一个个新的高度。科技传播的持续不断和快速吸纳,是种种动力推动的结果。这些动力主要有科学家的执着追求和人类对科学谜宫的兴趣,人类改造世界的需要、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战争也对科技传播产生了推动作用。科技传播借助意识媒介、产品媒介和人体媒介,构成地域推移、空间跨跃、辩难互动及情报交易与窃取等四种模式。不同社会环境对科技传播具有不同的制约作用。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孙宝寅
科技传播是科技信息的流通与共享,是科学技术的一种文化形式。人类文化的发展促进传播的变革,而今天的科技传播已成为将人们带入信息化社会的推进器。文中结合我国科技传播的实际,对科技传播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曹自学
传播学是对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传播事实的研究。本文着重阐述了传播学中“传播”的概念与范畴,比较了三种典型价值的传播:新闻传播、知识传播和信息传播。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科技传播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科技传播研究中两个相对较迫切而又具体的课题:一、科技传播专门人才的培养;二、对于信息技术发展及多媒体技术应用带来的网络传播问题的对策研究。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金兼斌
本文通过对出版与大众传播的比较分析,考察了出版作为传播方式的特点,出版与大众传媒的互动作用。在此过程中,对出版这一传播方式的独特意义也作了阐述。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传耀
不久的将来,电脑将成为炙手可热的大众传播工具,因为它可以复盖印刷传播媒介和电子传播媒介的功能。电脑中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三大技术联手,不仅使电脑成为新的大众传播工具,而且可以提高传播质量,克服此前传播媒介的缺点和不足。电脑跻身于大众传播工具,将会在大众传播学和计算机科学之间衍生出边缘学科──多媒体传播学,这是一个文理结合的新兴学科。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丁夏
本文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重视汉语称谓词语的教学,并就汉语的称谓词语的民族性、丰富性和变异性特点,结合汉民族文化背景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应予注意的一些问题。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1 ] |[阅读次数:0 ] - 刘冬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在实际交际中语用要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方面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真实的交际环境,学到活的语言。本文概述了从语用角度出发的一些练习形式:在一定的情景之中的会话训练、采取扮演角色的形式、理解会话含义、以及如何做控制性练习等。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小宁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词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语言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记忆、理解并掌握词语就成为词汇教学的关键问题。本大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8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鲁俐
本文根据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阐述了初级阶段听力教学中日语训练的重要性,对听力教学中口语训练的一些方法做了说明,并对口语训练与口语课的异同也做了详细地论述。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沈燕
口语课的教学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交际能力,高级口语课更应该突出这一点,因此培养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成为口语教学的中心。在口语教学遵循语言的交际性这一基本原则上,根据笔者的高级日语教学实践,本文讨论了如何在口语课堂上充分体现语言学习者的主体性以及充分发挥口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问题。介绍了将这一原则与高级口语课的几种活动方式相结合获得的教学效果。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李继先
本文阐述了编写初级汉语教材应处理好的几方面问题,即学习者的目标、母语、年龄、学习基础对教材的要求;根据学习心理学、语言系统内部的关系安排教材内容的顺序;听、说、读写教材分开的利弊;符合门类特点的练习方式设计;生词表中汉语字和词的分合问题;课文和练习中的注音问题。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3 ] |[阅读次数:0 ] - 自学
清华大学中文系史略自学一、1925—1926(1929)未树先荫1925年,清华学校开办大学,采用普通科加专门科的学制。普通科设有国文系列课程,朱自清等教授任教。清华学校同时增设研究院国学门(通称“国学研究院”),“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研究人...
1995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