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语言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

    王士元;

    2006年06期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2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9 ] |[阅读次数:0 ]
  • 蒋廷黻现代化思想述论

    蔡乐苏;尹媛萍;

    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和政论家蒋廷黻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率先大力倡导现代化。他的现代化思想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一个完整体系。他认为,国家统一、政权集中是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在重视科学技术和军事工业的基础上发展现代经济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经验;他希望中国知识分子要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新型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

    2006年06期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从朱延丰出国案看蒋廷黻对清华历史学系之改造

    梁晨;

    20世纪30年代的清华大学历史学系,在数年之内汇聚了陈寅恪、蒋廷黻、雷海宗等硕学名师,确立了具有特色的教研方向,亦培养出邵循正、王信忠、何柄棣等一大批日后的著名学人。清华历史学系一度成为国内学坛之领风气者。清华历史学系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时任系主任蒋廷黻的个人努力密不可分。蒋氏依照个人之史学观,结合当时中国社会之实际来树立清华史学研究的方向,同时精心选拔可造之才以备教研,促成了清华历史学系的发展与繁荣。朱延丰出国案恰能体现蒋氏的此种努力和用心。

    2006年06期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苏赋十题

    曾枣庄;

    本文首为苏赋辨伪,认为《苏轼文集》所收苏赋27篇,有两篇非苏轼作品。次为苏赋编年,二至五题逐篇考订了苏赋的写作时间。再次为苏赋辨体,六至八题分别论述了苏轼的骚体赋、律赋和文赋,认为苏赋诸体皆备,苏轼以文赋闻名于赋史,但他的文赋并不多。九题论苏轼仍以骈赋为多,着重论苏赋分类,认为苏赋题材十分丰富,含议政、纪游、吊古、咏物,苏轼不善饮酒,而咏酒赋特多。十题是比较二苏赋之异同,苏辙现存赋仅9篇,远较苏轼为少,作《缸砚赋》时年仅17岁,比《赤壁赋》的写作时间早25年。其《服菔苓赋》在当时已传到契丹,其《黄楼赋》尤为有名,杨万里甚至把《黄楼赋》与前后《赤壁赋》相提并论。

    2006年06期 3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7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陆机与陶渊明仕宦体验之比较

    孙明君;

    奔走于官场之内的陆机和陶渊明皆有陷入“世网”的感觉,两人的体验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陷入“世网”的共同原因在于儒家文化观念的熏陶,比如家族荣誉感、门第观念等。官场的黑暗、政局的险恶,使他们深感痛苦。最终,陆机厮混在官场,长期执迷不悟;陶渊明则无法忍受心为形役的官场生活,毅然挂冠归去。

    2006年06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地域文学史学的学术源流与学理观念

    乔力;武卫华;

    作为文学史分支学科的地域文学史,也同样兼纳着近代西方的“文学史”理论与中国的悠久文史传统因素。但应坚持客观谨严的“文学”眼光,不宜过分依赖芜杂的地域文献性作品。它在由泛杂向科学演变的曲折进程里,拥戴着自我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为两端:在不同历史时段中,并不总与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走势趋同,从而形成了极度的不平衡现象;而其所独具的地域性特征,随着大的自然人文、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主流文学的演进,将由浓烈转趋弱化之势,乃至渐次消解。故即其本质而言,这是一种特殊性与共通性的交融互动。

    2006年06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郭店楚简《五行》篇中的“圣”和“乐”

    金秉骏;

    原始意义的“圣”是具有神性之圣的概念,后来才逐渐人文化。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的五行篇,是告诉我们“圣人”成为儒家的最高偶像之前的原始模样的重要材料。五行篇的“圣”是超越人道而领悟天道的要谛。“圣人”是超越人类世界能够到达天上世界者。不过五行篇中出现的“乐”是为了完成德而领悟天道的阶段,只有五行得到统一和谐调才能享受。唯有“圣人”才能享受真正的“乐”,而且圣人是被看作和神一样通过音乐享受快乐的人。从早期强调快乐的圣人逐渐儒家化开始,快乐的因素逐渐丧失,人们只强调“乐”的道德因素和政治功能了。

    2006年06期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0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从郑玄、王肃的丧期之争看经典与社会的互动

    张焕君;

    三年之丧在儒家经典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历来深受重视,分歧也因此较多。就丧期而言,有郑玄、王肃的二十七月、二十五月之争。王肃依据两汉以来三年之丧皆为二十五月的历史事实,提出祥同月。郑玄更看重理论上的合理性,认为礼缘情制,但需立中制节,所以重视祭而延长丧期,并通过祥异月确立的原则体现儒家丧礼的制作精神,以求收拾人心、整合社会之功用。两晋以后,郑玄之说逐渐流行,成为从朝廷到民间都普遍遵守的制度,但遵守的同时又意味着对郑玄当初用意的背离,人们看重的只是丧期的延长更适合表达丧礼中必要的哀戚之心,而这种重视情感的表达方式总是能够获得朝廷与社会舆论的褒誉。这一过程中,社会与经典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

    2006年06期 6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9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 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

    郭培贵;

    明代科举处于中国古代科举发展的鼎盛阶段,具有以下明显特征:完全与官学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了包括科考、乡试、会试、殿试和庶吉士考选在内的五级考试体系以及以科举功名为主、学校功名为辅的层级功名体系,科目单一和考试高度统一,防范和惩治作弊之制空前严密,分地确定解额和录取比例制度合理、完备,实行进士观政制度,规范性、包容性、适应性、公正性和吸引力都空前加强,明中叶后科举功名成为决定士子个人前程和朝廷分配政治资源的决定性因素。这既是科举制自身发展和明代社会内在要求的产物,也是明代统治者统治理念的反映和其高度重视的结果。既对选才和普及儒学文化尤其是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也带来人力和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败坏和压抑人才、延缓了社会的发展进程等消极影响。

    2006年06期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6 ] |[阅读次数:0 ]
  • 本雅明著作的风格与翻译

    刘北成;

    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受到中国学界的重视,出版了不同的译本。对本雅明作品风格的不同理解,可能导致翻译实践的一些差异,或者把本雅明的“诗意思维”理解为文学想象,或者把“意象蒙太奇”理解为本雅明“诗意思维”的外化。可能是学科背景的差异,文学和史学的不同思维及知识结构,规定了不同的阅读眼光。本雅明的诗意思维并非表现为文学想象,而是体现为“意象蒙太奇”。这些意象都有具体的历史依托或文献依托。意象蒙太奇是本雅明文本的文体或风格特征,翻译时对本雅明文本中的种种意象需要坐实,澄清文本的晦涩现象。本雅明著作翻译时的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注意:用专名来表示特指意象;用所指明确翻译意象;保留典故中的意象。

    2006年06期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

    陈琳;张春柏;

    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翻译的审美客体的异域性及杂合性能给审美接受者以新奇的审美享受,赋予文学翻译的陌生化特征。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意味着避免将文本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将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保留即异域化、将陌生化的手段保留或将源语文本的语言文化差异与平行文本的诗学特征杂合即杂合化,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产生新奇感。它包括翻译选目陌生化和翻译语言文化的陌生化,是翻译审美和翻译伦理的要求,其本质特征是违背特定时期的翻译规范,特别是审美接受者的期待规范,造成陌生化效果。

    2006年06期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4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0 ] |[阅读次数:1 ]
  • 《孟子》阅读札记

    李葆华;

    《孟子》虽是重要的早期儒家著作,但仍存在许多意义理解上的分歧。参照赵岐《孟子章句》、朱熹《孟子集注》、焦循《孟子正义》及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或加取舍,或出己义,力求得出合乎《孟子》文本与孟子初衷的结论。

    2006年06期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7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明史·僧、道录司》辨误四则

    何孝荣;

    《明史》卷七四《职官志三.僧、道录司》中记载的一段话,叙述了洪武二十四年清理佛、道二教的法令制度,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但这段话疏漏、舛误之处颇多,需要校补和更正。

    2006年06期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从宪法变迁视角看法治的发展

    张明新;

    清末立宪以来,中国宪政走过了百余年历程,产生了十多部宪法与宪法性文件,反映了中国走向宪政与法治的艰辛与曲折。当代中国由于实行不同于西方法治国家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之相联系的社会主义法治的涵义也不完全与西方法治原则相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宪法变迁,对法治原则的体现又可分为法治的蒙昧时期、萌芽与发展时期和法治地位稳固确立与法治内容进一步发展时期。法治因素的成长与快速进步主要发生在第三阶段。今后一个时期宪法所反映的法治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公民权利的保障及宪法实施机制进步的层面上。

    2006年06期 11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我国民营企业及其法律保护

    刘天君;

    民营企业是与国有国营企业相对应的一种企业类型,是民间主体经营除国家投资和国家专营企业以外的企业形式。民营企业走向法治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目前是否需要对民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保护等进行专门的立法,学界有不同看法。从我国民营企业的法律性质和地位、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关系、管理制度及内部机制的现状看,民营企业的法律保护应立足于现有法律法规的修正、补充、整合和协调完善。

    2006年06期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西方科学的人文背景

    郝苑;孟建伟;

    自文艺复兴到现代的人文文化,对西方科学的产生、成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艺复兴的文学人文主义,让人以独立于上帝的视角来自由地审视自然现象,而科学人文主义建构了人作为自然感应者的形象,极大地唤醒了人们研究自然的兴趣,并激发了数学方法与实验方法的灵感。近代人文文化建构了人作为自然旁观者的形象,将超自然力量和神秘实体从科学研究中清除出去,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成长为独立而成熟的知识体系。现代人文文化建构了人作为自然的积极观察者和参与者的形象,并根据人类理性有限性思想和视角主义的观点,有力地驳斥了“神目观”的形而上学教条,从科学语言、科学方法的角度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自文艺复兴到现代的人文文化,就没有近现代西方科学。

    2006年06期 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现代性视野中的虚拟交往

    徐世甫;张成岗;

    发轫于欧洲的现代性运动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允诺人类前景以美好意象。在现代性的拓展中,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种新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了理解现代性的新契机。从社会交往方式的角度来看,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带来了传统交往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所建构的网络时代,虚拟交往正在日益成为一种重要交往方式,虚拟交往不仅仅是对现实交往的复制与粘贴,更是对现实交往的再生产,进而展示了人类个体社会化的崭新图景。尽管能够克服现代性的异化,虚拟交往也导致了新的异化,解决途径是技术与文化共进化。

    2006年06期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总目录

    2006年06期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