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清华学人

    2003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王阳明以“良知”为本的道德哲学

    田薇

    文章从道德的根据、道德认知的方法和道德实现的途径几个方面 ,论述了王阳明的道德哲学思想。指出王阳明以先验的“良知”作为道德的本源和根据 ,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和尺度 ;以先天的道德情感的直觉判断为道德认知的基本方法 ,排除理智推理和感性见闻 ;以格物致知和致良知为道德实现的根本途径 ,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精神。王阳明的道德哲学思想可以为现时代如何摆脱道德价值困境提供某种教益和启发。

    2003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从市场经济透视人的生存方式

    李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的生成和发展从自然经济阶段的“人的依赖关系”状态演进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状态。市场经济的本质凸显了人们追求自身正当利益、尊崇理性、强调自立和践行道德的生存方式。但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等局限性对人的生存方式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使人类在迈向自由自觉的人的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因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应认真分析人的生存方式的新变化 ,正视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加强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003年01期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闻一多:从国家主义到民主主义——一个真正爱国者的思想轨迹

    张恩和,张洁宇

    闻一多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他作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一切创造力都来源于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他的爱国思想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 ,即他在真正接近人民 ,受到深刻教育之后 ,由崇奉“国家主义”,转而为强调“人民”利益 ,崇奉“民主主义”。闻一多的思想历程典型地说明了五四以来中国真正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道路。他受过五四的洗礼 ,是五四的产儿 ;他是最勇敢、最忠实的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捍卫者.

    2003年01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中野重治创作初论

    王中忱

    长期以来 ,日本左翼作家中野重治的作品被放在感情派的抒情诗脉络中解读 ,这其实陷入了非历史化的误区。文章主张把中野重治放到相应的历史语境中去解读 ,尝试从文学写作与社会革命活动的联系、诗歌表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方面 ,分析中野重治的创作给日本文学带来的重要变化。

    2003年01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人类语境中的“美”——“美”的概念再阐释

    肖鹰

    “美”是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是一个争论最多 ,却最不能达成共识的概念。文章通过对传统和现代的“美”的概念的梳理、审美经验的分析 ,指出对“美”的系统阐释应当在审美人类学、审美文化学和审美个性三个层次进行。以这三个层次为基础 ,文章坚持“人是美的尺度”的基本观点。在对“美”的阐释中 ,放弃流行的以“真善美三统一”为基本框架的静态的横向阐释模式 ,而代之以上述三个层次的动力的纵向阐释模式。文章批评了一些国内当前流行的观念 ,反对“以美为真”,混淆科学与美学 ;反对把形式美原则抽象、绝对化。

    2003年01期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美感文艺与快感文艺——春节联欢晚会与游戏娱乐节目之比较

    耿文婷

    在当代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 ,有一对在美学性质上成分两极 ,即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与日常性的游戏娱乐节目。对于春节联欢晚会 ,它是从属于传统理性主义范畴之下的“美感文艺”的典范 ,而对于游戏娱乐节目 ,它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后现代思潮影响的非理性的“快感文艺”。文章从艺术生产方式、美学理想与原则、以及审美效果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分析区别 ,从中挖掘在电视文艺领域对当代中国人精神发展积极有利的因素 ,警惕和防止有害的方面 ,从而建构健康向上的当代文化——心理意识。

    2003年01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夷坚志》“建德妖鬼”故事研究

    刘黎明

    文章分析了《夷坚志》中有关杀人祭鬼的材料 ,并以文献间互证的方法论述了这些材料的可靠性 ;同时 ,根据《夷坚志》中有关杀人祭鬼的材料 ,说明密宗并没有因为武宗灭佛而消亡 ,它在民间依然拥有大量的信徒 ,时至宋代依然如此 ,在江南则更为兴盛。

    2003年01期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司马迁爱奇别解

    曹晋

    “奇人”是司马迁个人所理解的创造历史的社会精英 ,是富于感召力的神圣人物和文化符号 ,也就是韦伯 ( Webber)、希尔斯 ( Shiers)称之为卡里斯马 ( Charisma)的权威人物。他们代表文化的中心资源 ,能够赋予其他人物和符号以规范、秩序或整体形态。《史记》中所讴歌的创造历史的社会精英正是弘扬道义的典范 ,具有社会所急需的正义、智慧、道德、豪情。他们自身的神圣天赋与创造力总是特定文化场景中充满活力与有利于社会文化机制健全运作的主导因素。

    2003年01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从宋绍兴本看《唐文粹》的文本系统

    郭勉愈

    南宋绍兴九年临安府刻本《文粹》是现存《唐文粹》的最早刻本。文章从公私书目对此本的著录、书名问题、绍兴本的面貌等几个方面对绍兴本进行了考察 ,并推测了绍兴本与北宋宝元本的关系 ,重点将绍兴本与历代重要版本作了对勘 ,说明从明徐刻本开始 ,已逐渐偏离宋本面貌 ,至清代许增刻本 ,据它书校改的情况更为严重。从而突出绍兴本在文献方面的重要价值。

    2003年01期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学术信息

    2003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俞樾批校本《水经注释》考述

    刘蔷

    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一部清朝著名经学大师俞樾以朱、黄、墨三色批校的《水经注释》,向不为学界所知。文章对这部书的来历与收藏、俞樾批校的内容和学术价值 ,以及在郦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评述和研究。

    2003年01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私人妨害原则与相邻权、地役权

    Nancy J. Knauer,葛英姿

    文章剖析了英美物权法上“使用权”的概念 ,并解释了财产权就像“权利集束”这个常用比喻 ,并对美国普通法上财产法中的有关相邻方之间土地纠纷的法规进行了比较分析 ,其中特别比较了普通法上的私人妨害原则和中国物权法草案第 9章所规定的相邻权的概念 ,并将普通法体系中的各种私人土地使用协议和地役权与中国物权法草案第 16章的内容进行了对比。

    2003年01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的几点评论

    Joyce Palomar,赵一平

    安全的土地权利对每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它可以促进土地权利人对于其土地的投资热情 ;另一方面 ,它可以使借款人在获得土地担保的前提下 ,更积极的将资金贷给土地开发者。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急需资金投入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安全的土地权利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土地权利的安全性为标准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

    2003年01期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

    蔡立辉

    当代西方国家所推行的政府绩效评估是指对政府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与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划分等级。绩效评估是西方国家在现存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内、在政府部分职能和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以后所采取的政府治理方式 ;也是公众表达利益和参与政府管理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它反映了政府管理寻求社会公平与民主价值的发展取向 ,贯穿了公共责任与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现有的基本社会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公共责任机制和增强政府公共部门的号召力与公众的凝聚力。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措施对我国的政府管理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2003年01期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7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6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落后国家实现“双跨越”的若干思考

    肖荣,王秀云

    原先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在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跨越后 ,还要努力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 ,这是这些国家社会主义成功的必由之路。当前 ,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去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创新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前提 ,提出这些新论断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2003年01期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道德、宗教与文化——2002年“中美哲学论坛”综述

    王韬洋

    2003年01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博采英语》系列教材——世界权威ELT教材

    李江涛

    2003年01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