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复雅词集的编纂与文化绍兴The Compilation of the Elegant Anthology of Ci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Culture Rejuvenate
王冉;巩本栋;
摘要(Abstract):
南宋词坛涌现了很多以雅相尚的词选,它们既是南宋"绍兴和议"以来礼乐文化复兴背景之下的产物,又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国家和文化中兴的美好愿望。《乐府雅词》首重"九重传出"的转踏和大曲,次列欧阳修词为代表的雅词,已表现出对北宋一代文雅风流的追慕。《花庵词选》一书,尤重对南渡以来词坛风貌的展示,尽显南渡"中兴之盛"。《阳春白雪》和《绝妙好词》虽与中兴无涉,然其所选仍承继了南渡以来的崇雅风尚,则无疑义。
关键词(KeyWords): 南宋;词选;尚雅;文化;中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宋代文学史料学研究”(17AZW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类书叙录、整理”(19ZDA245)
作者(Authors): 王冉;巩本栋;
DOI: 10.13613/j.cnki.qhdz.0031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是书编成于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编选情况略见南宋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序》(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85页)等。其书至清已佚失,近人赵万里有辑本。
- (2)此书成于高宗绍兴十六年,见曾慥《乐府雅词引》(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上册,第295页)。
- (3)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三《跋〈典雅词〉》,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四部丛刊》初编本,1937年,第4b页。据赵万里所考,《典雅词》今存19种,见氏著:《校辑宋金元人词·序》(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5页)。又据王兆鹏所考,《典雅词》原所收词集至少有22种。见氏著:《词学史料学》(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03-104页)。
- (4)较早对宋人的以雅论词关注者,如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杨海明《唐宋词风格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萧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宋金元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赵晓兰《宋人雅词原论》(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等,诸书所论,颇多见地,然或属通论,或侧重词派风格,或具论选本,与本文视角不同,读者可以参看。
- (1)赵令畴:《侯鲭录》卷七,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83页。
- (2)黄庭坚著,郑永晓整理:《黄庭坚全集》上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619页。
- (3)赵令畴:《侯鲭录》卷七,第184页。
- (4)李之仪:《姑溪居士前集》卷四〇,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0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580页。
- (5)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254页。
- (6)脱脱等:《宋史》卷二三《徽宗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418页。
- (7)王灼撰,岳珍校正:《碧鸡漫志校正》卷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第33页。
- (8)黄裳:《演山集》卷二〇《演山居士新词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0册,第149页。
- (1)绍兴十二年正月庚戌,“令吏、礼部、太常寺讨论祖宗故事,申尚书省取旨”。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四,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307页。
- (2)绍兴十二年二月辛未,“上谓大臣曰:《诗》《书》所载二帝三王之治,皆有其意,而不见其施设之详。太祖以英武定天下,仁宗以惠爱结天下,此朕家法。其施设之详,可见于世者也。朕当守家法,而求二帝三王之意,则治道成矣”。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四,第2310页。绍兴十二年八月甲戌,“上谕大臣曰:‘和议既定,内治可兴。’秦桧对曰:‘以陛下圣德,汉文帝之治不难致。’上曰:‘朕素有此志,但寡昧不敢望前王。’”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六,第2343页。
- (3)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第2367、2415页。
- (4)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第2366页。
- (5)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第2359页。
- (6)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八,第2393页。
- (7)绍兴十四年二月辛卯,“复置教坊,凡乐工四百十六人,以内侍充钤辖”。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一,第2426页。
- (8)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卷一一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41册,第511页。
- (9)王灼:《碧鸡漫志序》,见王灼撰,岳珍校正:《碧鸡漫志校正》,第1页。
- (10)戴表元:《剡源文集》卷一〇,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4册,第135页。
- (1)黄大舆,字载万,自署岷山耦耕。徽宗宣和四年(1122),曾入成都帅府,高宗绍兴九年,为四川安抚使、知成都胡世将幕僚(饶宗颐:《词集考(唐五代宋金元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347-348页;萧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第107-111页;王兆鹏:《词学史料学》,第308-309页)。其词王灼数称之,曰:“吾友黄载万歌词号《乐府广变风》。学富才赡,意深思远,直与唐名辈相角逐。又辅以高明之韵,未易求也。吾每对之叹息,诵东坡先生语曰:‘彼尝从事于此,然后知其难,不知者以为苟然而已。’”又称其追和曾布夫人魏氏《虞美人》词,可“压倒前辈”(王灼撰,岳珍校正:《碧鸡漫志校正》卷二、卷四,第32、75页)。
- (2)黄大舆:《梅苑序》,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上册,第195页。
- (3)王兆鹏曾指出,据黄大舆自序,“表明黄氏论词已有重雅趋向”,这是很正确的。然他又认为“是书选词旨在存人”,则与黄氏序中所云,似不甚相合。见氏著:《词学史料学》,第309页。
- (4)清人已注意到宋人独重梅花的审美趣味,《四库全书总目》曰:“昔屈宋遍陈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篇什亦寥寥可数。自宋人始绝重此花,人人吟咏。方回撰《瀛奎律髓》,于著题之外,别出梅花一类,不使溷于群芳。大舆此集,亦是志也。”见永2)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梅苑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823页。关于自宋代形成的梅花的象征意义和形成的过程、原因等,今人程杰有深入的研究,详参其《梅文化论丛》(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等。
- (5)黄大舆编:《梅苑》卷一,宋徽宗《胜胜慢》“欺寒冲暖”“寒应消尽”,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上册,第197页。前一首又见于曾慥:《乐府雅词拾遗》卷一,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上册,第449页。
- (6)黄大舆编:《梅苑》卷二,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上册,第211-212页。
- (7)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52页。
- (8)黄苏编:《蓼园词选》,见尹志腾点校:《清人选评词集三种》,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第117页。
- (9)黄大舆编:《梅苑》卷一,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上册,第199页。
- (10)黄大舆编:《梅苑》卷二,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上册,第206页。
- (11)黄大舆编:《梅苑》卷三,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上册,第221页。
- (12)饶宗颐据《汉书·地理志》汝南郡有鲖阳县,疑其“南渡之士,不忘祖籍,因称鲖阳居士”。见氏著:《词集考(唐五代宋金元编)》,第340页。
- (13)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卷一一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41册,第511页。祝穆《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二四引此谓出《能改斋漫录》,虽较略,今以参校。
- (1)明刻《重校北西厢记》引李邴《调笑令》,注云:“出《复雅歌词》后集。”吴熊和据此指出:“知其原分前后集。”见氏著:《唐宋词通论》,第338页。
- (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632页。
- (3)近人赵万里据陈元靓《岁时广记》所引,认为其体例似词林纪事。吴熊和则认为与词话显然有别,当更近于事实,见氏著:《唐宋词通论》,第338页。
- (4)南宋人词选如《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明人词选和类书如陈耀文《花草粹编》、彭大翼《山堂肆考》等书对其时有引录,近人赵万里有辑本。
- (5)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此词题下引鲖阳居士,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03页。
- (6)曾慥:《乐府雅词引》,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上册,第295页。
- (7)其所编《类说》六十卷,选录自汉以来百家笔记、小说、诗话、杂记等,多收遗文僻典,不仅可资寻览,而且也足资辑遗校勘,为后人所重。曾慥又承王安石《唐百家诗选》,编《宋百家诗选》七十卷,《玉海》卷五九著录之(佚),有今人王利器等辑本。又有《东坡先生长短句》二卷、《拾遗》一卷等。至其家世、生平,参见王利器:《曾慥〈百家诗选〉钩沉》,见《文学遗产》编辑部编:《文学遗产增刊》第14辑,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352-375页;萧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第115-117页;卞东波:《曾慥〈宋百家诗选〉考论》,见氏著:《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4-25页。
- (1)当日很多论者皆与曾氏持同样看法,不免为贤者讳,如王灼就说:“欧阳永叔所集歌词,自作者三之一耳。其间他人数章,群小因指为永叔,起暧昧之谤。”见王灼撰,岳珍校正:《碧鸡漫志校正》卷二,第29页。实则欧阳修确有许多所谓“俗艳”词作,见诸葛忆兵:《徽宗词坛研究》第二章《北宋俗词创作的高峰期》,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103-112页。
- (2)如杨冠卿《群公乐府》,其论词尚雅之趣可参其序,见氏著:《客亭类稿》卷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65册,第485-486页。
- (3)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序》,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85页。
- (4)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评柳永语,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37页。
- (5)黄昇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775页。
- (6)魏庆之编,王仲闻校点:《诗人玉屑》卷二一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691页。
- (7)黄昇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二,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706页。
- (8)黄昇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二,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709页。
- (9)黄昇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三,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727页。
- (10)黄昇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776页。
- (1)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八,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63页。
- (2)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八,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69页。
- (3)黄昇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87页。
- (4)黄昇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87页。
- (5)黄昇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二,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710页。
- (6)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16页。
- (7)晏几道:《乐府补亡序》,见张草纫笺注:《二晏词笺注》附录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602页。
- (1)王灼撰,岳珍校正:《碧鸡漫志校正》卷二,第27页。
- (2)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55-656页。
- (3)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56页。
- (4)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56页。
- (5)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55页。
- (6)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58页。
- (7)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八,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62页。
- (8)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55页。
- (9)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八,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64页。
- (10)黄昇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695页。
- (11)黄昇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二,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716页。
- (12)黄昇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二,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716页。
- (1)如宋末元初刘将孙所云:“宋初词,曾慥集《雅词》,近年赵闻礼集《阳春白雪》,他如称《大成》、称《妙选》数十家未憗。”见氏著:《养吾斋集》卷九《新城饶克明集词序》,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9册,第83-84页。
- (2)张炎:《词源》卷下,见邓子勉编:《宋金元词话全编》下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1751页。
- (3)张炎:《词源》卷下,见邓子勉编:《宋金元词话全编》下册,第1741页。
- (4)张炎:《词源》卷下,见邓子勉编:《宋金元词话全编》下册,第1744页。
- (5)饶宗颐:《词集考(唐五代宋金元编)》,第367-368页;萧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第159-162页。
- (6)饶宗颐据此疑其已经人窜乱,见氏著:《词集考(唐五代宋金元编)》,第367页。然似仍有规则,如每卷往往先慢词长调,次短章小令。
- (7)赵闻礼编:《阳春白雪》卷一,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880页。
- (8)赵闻礼编:《阳春白雪》卷一,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880页。原文见赵令畴:《侯鲭录》卷八,第190页,文字有异同。
- (9)赵闻礼编:《阳春白雪》卷五,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944页。
- (10)赵闻礼编:《阳春白雪》卷九,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宋人选唐宋词》下册,第1009页。
- (11)张炎:《词源》卷下《序》《清空》,见邓子勉编:《宋金元词话全编》下册,第1741、1746页。此处所谓雅,其蕴意也已有了新的发展。
- (12)萧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第202-206页)从群体的角度,亦论及张炎、周密词论和《绝妙好词》之间的关系,读者可以参考。
- (13)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第51-52页。
- (1)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第59页。按汪氏词并本事乃转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九《长短句》,第411页。
- (2)张炎:《词源》卷下《赋情》,见邓子勉编:《宋金元词话全编》下册,第1748-1749页。
- (3)观其论“离情”,谓:“情至于离,则哀怨必至,苟能调感怆于融会中,斯为得矣。”(张炎:《词源》卷下,见邓子勉编:《宋金元词话全编》下册,第1749页)即是此意。
- (4)不过,他对辛弃疾词句的理解,似乎可以商榷。一般认为,辛弃疾的这两句词是化用了苏轼《江城子》“玉人家在凤凰山”中的词句。如龙榆生说:“弓弯,谓美人足也。稼轩词‘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疑从坡词脱化。”见氏著:《东坡乐府笺》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9页。林昭德认为,“弓弯”与“纤纤月”都不是比喻美人足。林先生举了大量的诗词例证,说明“弓弯”应指舞袖飘拂的样子,因代指舞蹈。苏词中的“弓弯”也是此意。而“纤纤月”一语,出自唐人罗虬的《比红儿》诗,指美人之眉,辛词中的“帘底纤纤月”亦然,见氏著:《诗词曲词语杂释》附录《“纤纤月”语意新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58-161页。
- (5)张炎:《词源》卷下《清空》,见邓子勉编:《宋金元词话全编》下册,第1744-1745页。
- (6)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二《姜尧章自叙》,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11-213页。
- (7)张炎:《词源》卷下《咏物》,见邓子勉编:《宋金元词话全编》下册,第1746页。
- (8)张炎:《词源》卷下《节序》,见邓子勉编:《宋金元词话全编》下册,第1747页。
- (9)周密:《武林旧事·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卷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