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思想新论纲A New Outline of Xunzi's Thought
施凯文;梁涛;
摘要(Abstract):
传统儒学包括孔孟之道与孔荀之制两个方面,不论是历史上的宋明理学,还是当代港台新儒家,均采取尊孟贬荀的态度,对儒学的认识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继孔子、孟子之后儒家的最后一位思想大师。孔子以仁、礼奠定了儒学基本规模,孟子从心性维度深化了孔门仁学,而荀子则通过对人性问题的深入辨析和对礼义法度的诠释建构,拓展了儒学的外王视界。在体现出一种更加阔大的统合性视野的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大一统时代奠定了正理平治的理论基础。今天儒学的重建应统合孟荀,兼顾孔孟之道与孔荀之制,这是荀子思想重新受到学界的关注、出现荀学热的根本原因。荀子思想可以概括为:性恶心善,义利两有;隆礼重法,积善成德;知通统类,法先后王。从当代视角看,荀子思想中蕴含的治国理念对于今人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值得细加发掘。
关键词(KeyWords): 荀子;论纲;性恶心善;义利;礼法;统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施凯文;梁涛;
DOI: 10.13613/j.cnki.qhdz.0031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梅:《古今中西视域中的“儒学复兴”---对新世纪儒学研究的观察与反思》,《国际儒学》2021年第1期。
- (1)梁涛:《统合孟荀,创新儒学》,《宗教与哲学》2018年第7辑。
- (2)庞朴:《古墓新知:漫读郭店楚简》,《中国哲学》1999年第20辑。
- (3)梁涛:《荀子人性论辨证---论荀子的性恶、心善说》,《哲学研究》2015年第5期。
- (1)顾炎武:《民国国学文库:顾炎武文》,武汉:崇文书局,2014年,第123页。
- (2)李哲贤:《荀子之名学析论》,台北:台湾文津出版社,2005年,第198页。
- (1)梁涛:《超越尊孟抑荀,回归同尊孟荀》,《文史哲》2020年第2期。
- (2)梁涛:《中国哲学的新思考》,《中华读书报》2018年11月7日。
- (1)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袁行霈提出新十三经的主张这些都是原生的时代最早的处于中国文化源头的在当时或后代具有广泛深远意义的典籍”,也可视为通过经典诠释重建传统的尝试。袁行霈、程苏东、孟飞:《格局·眼光·胸襟·气象---袁行霈访谈录》,《国际儒学》2021年第1期。